十一黃金周旅游已近尾聲,從規(guī)范文明旅游到禁止強制購物,旅游法的實施為旅游市場帶來新氣象。記者走訪部分景區(qū)、旅游企業(yè)發(fā)現(xiàn),十一期間,人們出游熱情持續(xù)高漲,景區(qū)散客比例明顯上升,購物店經營遭遇“寒流”,旅游業(yè)“悲歡交織”的連鎖反應正在悄然發(fā)生。
團費上漲
自由行游客增多
旅游法禁止旅行社安排購物和自費項目,使得團費上漲,加之黃金周高速公路免費通行,因此許多游客選擇了“自由行”。
不參加旅行團,沒有導游安排行程,只購買旅行社單項的酒店預訂或租車服務。在多地景區(qū),這種自由又實惠的“自由行”休閑旅游方式受到了游客的青睞。
面對“自由行”這一休閑旅游新潮流,各大旅行社也積極應對,對線路產品進行了重新設計。與常規(guī)團隊游產品相比,旅行社把機票和酒店資源拆分出售,推出“機票+酒店”或“機票+酒店+部分游覽”的組合型自由行產品,以其明顯的價格優(yōu)勢和靈活的行程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。
專家認為,旅游法導致旅行社傳統(tǒng)的包價游產品受影響,新形勢下旅行社應適時調整產品結構,相應增加自由行產品數(shù)量和比例,打造定制化個性旅游產品。
此外,專家建議,選擇“自由行”的游客在出發(fā)前要做足準備,除了了解當?shù)氐幕厩闆r,也應該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,在旅游期間要繃緊安全弦,避免發(fā)生意外。
“旅行社的團隊游基本都會給游客買普通旅游險,但大部分‘自由行’和自助游的游客往往會忽略這方面的保障。”專家表示,選擇“自由行”的游客應重視相關保險的購買,玩得盡興的同時也增加一分保障。
免店行程
購物店生意慘淡
在旅游法的震懾下,今年十一黃金周許多購物店已“風光不再”,經營慘淡,有些甚至直接關門歇業(yè)。
寧夏一家主營枸杞、甘草、二毛皮等土特產的商店老板告訴記者,之前他們和區(qū)內旅行社基本都有協(xié)議,按照游客購物金額20%的提成給導游回扣。往年這一周的收入就能超過平時兩個月,可這幾天一個旅游團都沒來,如果僅靠市民散買,店很快就要關門。
不僅“專業(yè)”購物店銷售遇冷,有著3A級景區(qū)稱號的“中國枸杞博物館”也因其“半館半店”的性質,被旅行社列入“黑名單”。
旅行社負責人告訴記者,枸杞博物館雖然有著3A級景區(qū)“頭銜”,但它有專門的購物場所,他們不敢打“擦邊球”,所以認定其為購物店,不再列入行程。
沒有提成
導游收入合理降
其實,收入下降的不止購物店,還有導游,因為長期以來我國導游收入的大部分都來自游客購物提成。據了解,以往寧夏導游帶團進店購物普遍能拿20%的提成,一般來說,一個導游每月帶團20天以上,收入就能過萬元。但是現(xiàn)在他們的收入減少了40%左右。
“其實原先導游的收入分配有些畸形,靠拿回扣不僅使導游個人收入忽高忽低,也導致導游之間收入不均,這并不利于導游行業(yè)整體素質的提升。”寧夏中國旅行社導游中心經理張媛說。
為了適度彌補導游的收入損失,今年十一,寧夏旅行社普遍給導游每人每天200元的帶團補貼,但導游的收入還是合理地下降了。
保護游客
旅游法威力初顯
2日,南寧機場的57名游客滯留事件在廣西旅游“圈子”引發(fā)不小反響。記者了解到,這些游客本計劃2日凌晨赴韓國旅游,由于旅行社送護照的車輛發(fā)生故障沒有及時送到,導致游客滯留機場十余小時。最終,旅行社全額退款,并支付每人4000元賠償金。
對此,南寧中國青年旅行社一名工作人員說,這就是旅游法的“威力”。根據旅游法,旅行社造成旅游者人身損害、滯留等嚴重后果的,旅游者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費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賠償金。“如果在前幾年發(fā)生這樣的事,旅行社一般會賠償每人500元至1000元。”這位工作人員說,實力不雄厚的小旅行社一年若遇到兩次以上這樣的事件,很可能“倒閉”。